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参与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2021年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甘薯种植大户相聚山东省泗水县尼山鹿鸣,参加在此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泗水)甘薯产业发展大会,共商甘薯产业发展大计。 本次大会是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泗水县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同时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甘薯产业技术研究院(泗水)、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承办。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协办。 泗水县委副书记张宇飞、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立明、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书记徐兆春、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主任马代夫、国家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分别向大会致辞,同时向第十届“中国1593杯”全国甘薯优质高效竞赛获奖者颁奖,我院选育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齐宁18获得三等奖。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就甘薯新品种、甘薯轻简化栽培、甘薯全程机械化等方面做了甘薯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参观学习了丘陵区及平原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及健康种苗、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程机械化技术。 通过这次会议,让甘薯种植户现场感受到了新品种、新技术带来的增产、稳产效果,推动了甘薯产业的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1-09-24]
济宁市农科院召开新进人员转正定级工作述职会
为回顾总结、理清思路、凝心聚力、增进交流,推进下步工作扎实开展,9月23日上午,济宁市农科院召开新进人员转正定级工作述职会。 会上,11位新进入农科院的同志们以ppt的形式从参与工作情况、取得的成效、不足之处和下步工作打算四个方面进行了述职,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在工作中的收获、成长、感悟,反思了自身的短板与不足,提出措施,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规划。党委书记任艳云同志对每个人的汇报内容分别进行了点评,对做出的成绩进行了赞扬和鼓励,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任书记表示:态度是关键,要干一行爱一行;要培育创新精神,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充分利用国家省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青年科研基金等平台,培养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 任书记强调:青年干部应学习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做到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 组织人事处 供稿
[2021-09-24]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英吉沙县举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9月16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英吉沙县举行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党委副书记张连秋、英吉沙县委副书记古文广及英吉沙县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仪式并讲话。英吉沙县委副书记、济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孙希忠主持签约仪式。我院援疆技术专家徐宝连、孟庆峰一并出席。 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援疆是新一轮对口援疆的重要内容,我院积极相应号召,先后选派5名农业技术专家对口援助。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指出,要务实推进产业援疆,帮助受援地发展特色产业。我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和自治区“1+3”工作部署,始终坚持将产业援疆、项目固边作为重中之重,结合英吉沙县产业发展现状,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育、作物高效种植、畜牧特色养殖等现代农业项目在英吉沙县落地发展。 任艳云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英吉沙县就农业科技帮扶合作达成协议,标志着我院援助英吉沙现代农业将迈向一个新的更好的阶段。一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抓住合作机遇,以雷厉风行的行动作风,真抓实干,推动现代农业建设项目落实好、发展好,充分发挥济宁农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优势,助力两地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仪式上,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签署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加强两地农业科技发展交流合作,加快推进英吉沙县现代农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考察期间,我院一行先后参观了英吉沙县技工学校、英吉沙县缘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考察高辣辣椒加工、乔勒潘新疆蔬缘农民合作社设施西红柿种植销售净菜中心运营等项目,通过实地调研找到两地更多合作契机,明确今后工作主攻方向,坚定了两地合作工作推进的信心。 (农科院办公室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9-20]
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济宁市农科院小麦创新团队秋播技术培训会议在梁山县馆驿镇召开
如何种足种好今年冬小麦,事关人民群众种植切身经济利益,事关国家粮食生产稳定问题。为指导农户切实做好小麦秋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种好小麦,确保明年小麦丰产丰收,9月16日,应梁山县农技推广站的邀请,济宁市小麦创新团队在国家级合作社梁山庄稼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了小麦秋播技术交流与培训会议。市小麦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市农科院小麦所所长王霖、创新团队成员梁山县农技推广站站长卢家文、汶上县农技推广站长郭延习、梁山县馆驿镇农技推广站站长陈方喜,我院小麦所部分科研人员及当地种粮大户20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会。 王霖所长主要就冬小麦高产稳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根据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情况,在品种选用、宽幅精播、肥水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各个重要技术环节进行了技术指导。王霖所长强调,整地时耕深需达到25cm以上,耕耙配套,做到上松下实,畦面平整,提高整地质量。品种一定要选用通过山东省审定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好,适合于在我市种植的小麦品种。播种时做到足墒播种、适期播种、宽幅精播,播种苗带宽度8-10cm,播种深度3-5cm,有条件的进行播前播后镇压,确保苗全苗齐,为培育壮苗奠定基础。春季管理要因苗而异,中后期确实抓好病虫害综合防控。 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打好秋播基础是关键。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市就将进入小麦秋播重要时期,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播种,切实打好麦播基础,提高麦播质量,为夺取明年小麦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培训会发放小麦宽幅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宣传技术资料50余份?;疃诩渲至复蠡Ш臀以盒÷罂蒲腥嗽敝浣辛顺浞值慕涣骱吞致?,对种植大户提出的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并给出解决方案,得到了种植户的赞许。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1-09-17]
走进农科院大课堂之劳动实践活动
9月12日,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科苑校区师生三十余人来市农科院开展科普教育,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总队济宁市农科院科技分队队员热情接待并全程服务。 本次活动主要由参观试验基地、掰玉米、收花生、摘毛豆组成。志愿队员向参观者讲解了玉米、花生、大豆有关知识及采摘方法。之后,同学们不顾天气的炎热迫不及待地走进试验田进行采摘,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田间充满欢声笑语?!靶卵谝豢?,带着学生们走进农业大课堂,进行一次劳动教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科苑校区王老师表示,“我们组织学生来到田间地头参与劳动实践,将科普参观与动手实践完美结合,希望孩子们对课本上‘粒粒皆辛苦’有切身的体会。” 这次活动也是我院积极参与济宁市9月11日至17日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的以“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一部分。为更好的彰显“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实践作用,济宁农科院将继续与市中小学校保持联系,根据青少年的发展需求,推出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 科研处 供稿
[2021-09-13]
市农科院科技助力英吉沙农业现代化开启新引擎
市农科院将援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选派重点学科青年科研骨干参加济宁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肩负重托、接力使命,奔赴新疆英吉沙县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市农科院与援疆人才前后呼应,形成合力,利用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英吉沙,意为“新城”。英吉沙县隶属新疆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英吉沙县总面积3425平方公里,辖4镇10乡,164个行政村。2020年,济宁市农科院选派孟庆峰同志到新疆英吉沙县进行援助工作,对口援助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入疆以来主要开展了脱贫攻坚及援疆项目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紧紧围绕“内需保供、外调增值”的思路,致力于新疆英吉沙县的蔬菜产业发展及设施蔬菜种植工作。 当内地已是遍地绿意,草木萌发之时,新疆的春天姗姗来迟,自然界中的一切踏着亘古不变的脚步不断的展现着它们的活力。走进萨罕镇17村种植的大蒜拱棚里,几位农户因为种植的大蒜黄了叶愁上眉梢,孟庆峰正在指导他们如何科学管理大蒜。在孟庆峰的悉心指导下,他们很快就了解了“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分辨生理病害还是病理性病害,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个时期还应注意哪些管理”等大蒜管理技术。 “感谢您给我们引进的金乡杂交蒜优质品种,今年的大蒜长势特别好,蒜薹今年5月26号开始陆续收获,科学肥水管理促蒜薹提早1周以上上市,市场批发价格在6元/公斤,零售价格8元/公斤左右,对比当地蒜薹大量上市价格高3-4元/公斤,提质增效显著。再过一段时间,我的大蒜就又可以上市了,我有信心每亩卖出5000元的大蒜。”一位大蒜种植户在和孟庆峰交流时难掩内心收获的喜悦。 春夏之交,乌恰镇8村复播辣椒移栽了一个月了,但有个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她叫刘静兰,是村里分管农业的中层干部,望着地里几片移栽、补栽都没成活的空地而犯愁。孟庆峰和英吉沙县设施蔬菜专班的同事听到消息已猜出了个大概原因。经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他们确定了之前的猜测——天热,移栽辣椒苗叶片水分蒸发快,毛细跟少,吸收不能满足植株正常生长,随即向刘静兰提出建议:用遮阳网罩住刚刚移栽的幼苗,一周后的下午再撤掉遮阳网?!澳忝堑姆椒ㄕ婀苡茫圃缘睦苯范汲苫盍?,我也更有信心做好分管工作了。”几天后,刘静兰见到孟庆峰时迫不及待的夸赞他的方法颇见成效。 “这个草莓真甜,真好吃!”在乌恰镇6村果蔬拱棚种植基地,几波游客正有说有笑的采摘草莓?;馗涸鹑税⒉范湃任魈?#183;图尔荪介绍:“在济宁市农科院的专家指导下,通过有机肥、叶面肥的施用和温度、湿度等科学管理,拱棚种植的草莓不光病害少了,个头和口感也大幅的提升,慕名来采摘的游客也络绎不绝,不光省去了雇佣采摘的人工费用,草莓的价格也翻了番,达到30元/公斤,每天收入几百元,好的时候七八百元,这一季草莓收入估计6万元/亩?!背⒌教鹜返陌⒉范湃任魈?#183;图尔荪表示:“济宁市农科院带来的技术给了我们信心,今后,我们将更多投入有机肥料来提升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类似科技帮扶增产增效的例子还有许多。新品种、栽培新模式、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新理念是推动蔬菜品质和产业提升动力,科技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桥梁、纽带,对口帮扶成效离不开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离不开对气候、环境等基础性的工作情况的掌握,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关心与期盼。孟庆峰和他所在的援疆工作队的同志们,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发挥协调各方资源,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定位和切入点,抓大事,集中力量搞攻坚。利用援疆项目组建农业技术员服务队伍,通过采取线下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树立种植户典型,示范带动周边群众,一步步把内地成熟的实用新技术推广开来。全县现有设施蔬菜拱棚4万座,正全面推广蔬菜标准化体系,逐步实现蔬菜起垄、覆膜、水肥一体化集中管控,实现绿色优质的蔬菜产品生产,强力推动英吉沙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更好的巩固援疆成果,近日,济宁市农科院和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就两地院地合作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帮扶指导、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产业对接、协助开展农业示范建设等六个大的方面达成一致,充分发挥济宁市农科院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在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育、作物高效种植、畜牧特色养殖等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合作,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为英吉沙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引擎。 同心捧月照昆仑,砥砺奋进著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多年来,济宁市农科院紧密对接新疆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先后选派多人参与援疆,组织优秀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到新疆喀什地区岳普湖县、英吉沙县开展援建,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表示,作为农业科研部门,在人才、技术、成果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有信心、有能力在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中作出新的更大成绩,为建设大美新疆贡献济宁农科院力量。 (农科院办公室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9-06]
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研究员 深入济宁甘薯产区指导产业发展
9月2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强研究员、病虫害防控研究室谢逸萍研究员一行,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的陪同下,到邹城、费县甘薯产区考察。 体系专家首先到邹城示范县城前镇甘薯种植基地,实地考察了甘薯田间病虫害发生和甘薯高产高效攻关开展情况,并就当前连续阴雨高温诱发的甘薯田间病虫害与与农户和示范县及乡镇技术骨干进行座谈,详细的探讨和交流了病害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同时经探讨提出了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李强研究员就如何减轻病害和降低农户损失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随后专家一行到费县新庄镇和梁邱镇的甘薯产区进行调研,考察甘薯新品种、脱毒种苗、水肥一体化等有关试验田间生长情况;专家一行与费县农业局、新庄镇有关负责人、甘薯生产及种薯种苗企业技术骨干就甘薯育苗、种苗销售、甘薯生产购销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李强研究员指出:解决好甘薯产业中遇到的每个问题,捋顺甘薯产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的关系,让农民增收,企业受益,才能真正推动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1-09-06]
市农业农村局领导来农科院调研指导
9月1日上午,市农业局局长王洪正等一行人来济宁市农科院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并召开座谈会,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同志陪同调研考察。 会上,任艳云同志向局领导详细汇报了济宁市农科院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工作计划,双方就汇报的工作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王局长对农科院取得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并对我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寻求突破;要深抓落实,在服务基层群众的过程中不断“走出去”;要面向百姓需求做好农业科研工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抓好队伍建设,以人才振兴为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要进一步贴近市委市政的要求,贴近农民需求开展科技服务;要心无旁骛地抓好科研主业,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要加强干部与基层群众的沟通,要乐于躬身服务基层。 会后,任艳云同志等人陪同农业局一行人考察了农科院试验田和实验室。
[2021-09-03]
送科技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 ——济宁市农科院举办“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
为加快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9月2日,济宁市农科院与梁山县人民政府在黑虎庙镇和馆驿镇联合举办了“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公司负责人等一百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是农科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具体举措。 科技培训班由王霖、段成鼎、黄信诚、蒋飞四位专家分别以“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甘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化肥零增长与新型肥料选用”、“夏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题进行讲授,针对作物栽培、施肥技术等具体问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授课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切实帮助种植户提升了种植技能。四位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讲解,力争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帮助农民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此次“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也是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分队开展的一次科普日活动,济宁市农科院以科技志愿服务的方式提供技术帮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院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1-09-03]
初心如磐谋振兴 俯身铺就帮扶路 ——济宁市农科院挂职科技副镇长田间地头演绎乡村振兴新故事
带着济宁市农科院党委的嘱托,2020年,市农科院选派的10名挂职科技副镇长干部,深入济宁市乡镇基层挂职帮扶。他们深入农业农村一线,迅速融入新角色、尽快找到发力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不断提高“造血”功能,为推动济宁市乡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得到当地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蒋飞、刘国伟:科技催开致富花 “老百姓勤劳、能干,只要给他们带来技术,带来科技上的及时帮助,走上种植致富路并不难。”蒋飞这样说。近年来,梁山县馆驿镇为全面推进农村振兴发展,切实增强群众致富技能,特地诚邀济宁市农科院蒋飞同志任职馆驿镇科技副镇长。 馆驿镇地处梁山县东部,境内全部为平原,地势平缓,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7.9万亩,传统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蒋飞任馆驿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结合自己开展的玉米高产品种选育和玉米高产高效抗逆生产技术研究工作开展技术支持和服务,对馆驿镇农业生产进行系统摸底调研,有针对性的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品种选择、主要生产技术难点及需求等进行培训,为本区域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结合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粮饲兼用宜机收玉米突破性新品种选育”项目,在馆驿镇均如家庭农场建设百亩高产示范方,引进种植济宁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鲁宁818、山东农科院选育的高产品种鲁单510等玉米新品种,引导馆驿镇种粮大户提高玉米全程机械化节本高产高效生产水平,促进当地玉米增产增收?!诘钡赝乒愕南挠衩兹袒祷躺咝际?,遴选为2021年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累计辐射带动玉米种植面积达3.2万亩。 依托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济宁试验站和济宁市现代农业玉米创新团队等平台,加强对馆驿镇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积极对接联系国家和省内科研院所专家对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推广工作3项次,参加科技下乡活动5次以上,召开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会议2次(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经营主体及种粮大户等160余人次,发放宣传彩页等600余份。 同蒋飞一起在科技帮扶路上并肩作战的刘国伟,也怀着同样美好的愿望,让更多的农业生产者掌握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充满希望的田野因科技力量绽放致富之花。 刘国伟2020年到鱼山镇挂职科技副镇长,鱼山镇位于山东省金乡县城西5公里,大蒜是本镇具有较强优势的出口创汇产品,全镇大蒜面积3万亩。刘国伟到镇后,为尽快摸清镇里的情况,立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全面摸排。当前蒜农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由于大蒜长期进行无性繁殖、播种时不进行严格选种,加上不良的气候条件、大蒜病毒病的传播与流行逐年积累引起大蒜品种种性退化,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大蒜市场竞争中对未来的经济收入担忧日益增加。刘国伟在对鱼山镇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生产指导方案,服务大蒜产业发展。 2021年因拉尼娜气候影响,我市天气异常,对大蒜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刘国伟及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当前气候特点,为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夺取大蒜丰收,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监测预警天气变化;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以及及时防控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防治”等措施,并在市农科院的大力协助下制作了专题科教片,在济宁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科普宣传。 针对蒜农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防治难点问题,4月份,刘国伟跑遍了金乡县鱼山镇等大蒜主产区6个乡镇10余个村,对大蒜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和金乡县相关农技部门进行了交流研讨,及时作出预研预判,针对大蒜产区出现的锈病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蒜农损失,有效维护了蒜农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刘国伟立志在担任科技副镇长期间尽心谋事、尽力干事、尽责成事,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把先进品种和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他多次以培训会、观摩会、现场指导等方式对大蒜主产区农户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橹遣渭邮信┛圃?月份开展的大蒜试验示范基地现场观摩暨培训会议和7月份在金乡县开展的山东省女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济宁市巾帼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活动,就大蒜优质高产新品种,水肥一体化、生物降解地膜、减肥应用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大蒜播种、收获、生产加工等新型专业机械进行了参观学习和技术观摩。愿刘国伟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得以回报——鱼山镇因蒜而兴,蒜农因蒜而富。 黄信诚、杨小华:俯身铺就致富路 黑虎庙镇隶属于济宁市梁山县,地处梁山县西北部,黑虎庙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3.69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靶÷?、玉米等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但是种植比较分散、缺乏规模效应,而且,该产业中还存在良种缺乏、种植技术落后、病虫害严重等问题?!? 针对黑虎庙镇广大种植户急需有关小麦、玉米等种植等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现状,黄信诚多次到黑虎庙村、西小吴村、河西村等地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农民70多人次,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控释肥技术明白纸》等书籍200多份,取土化验10多次,指导农民开展配方施肥300多亩,减少了肥料用量,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使得当地农民依靠种植小麦、玉米发家致富有了底气。 根据黑虎庙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化验分析结果,黄信诚发现该镇土壤多为沙质土壤,适合优质甘薯新品种种植。综合考虑黑虎庙镇的自然条件优势和甘薯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指导镇里建立了甘薯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80亩,免费提供高产、优质、食味好、栽植效益高的甘薯新品种烟薯25、普薯32等3万多株,价值5000多元。 搞农业离不开田间地头,为老百姓做好农业科技服务,更要深入田间,俯下身子埋头干。与黄信诚同样有着切身体会的杨小华深知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实实在在的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在杨小华担任嘉祥县卧龙山街道办事处科技副职期间,她和济宁耕耘益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北马官屯村进行鲜食玉米和马铃薯间作试验,探索出鲜食玉米和马铃薯间作的适宜比例为1:2的种植模式,如此鲜食玉米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有所增加,并且鲜食玉米的遮阴效果使马铃薯出苗提前5-10天,延长了马铃薯的生长期,为马铃薯块茎生长奠定了营养基础;她主动到田海村多次查看马铃薯病害,部分植株发生黑胫病,提出撒施生石灰处理、灭菌剂药剂灌根,并加施生根剂等改良意见;对于牛官屯村春季鲜食玉米的种植,出现缺苗断垅、植株矮小及开花结实差等问题,提出补救措施。 高发瑞、段成鼎:提升技能出特色 高发瑞2020年到金屯镇挂职科技副镇长,金屯镇地处嘉祥县东南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9.96万亩,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金屯镇下辖3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69000余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37户,人数1954人。一直以来,个别农户思想保守,经济基础薄弱,苦于找不到致富增收新路子。 高发瑞到镇后,立即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谈心,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全面摸排。自己从事农业科研工作多年,深知科技种植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决定先从东胡庄村种植大户张春杰进行科技帮扶,以期达到示范推广的目的。高发瑞立即联系市农科院,根据张春杰土地现状及种植习惯,量身定做为张春杰提供水稻轻简化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建设优质水稻试验田一处,面积约60亩。在试验田开展氮肥减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装诱杀害虫成虫的性诱剂装置60个。通过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了稻米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 无独有偶,和高发瑞一样有着同样经历和梦想的科技副镇长段成鼎,在他的甘薯王国里干事创业、施展拳脚,为推动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段成鼎自2020年担任汶上县次丘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结合所学专业,围绕甘薯产业提质增效技术为主线,在次丘镇重点扶持甘薯产业发展,对镇内十余个甘薯种薯种苗企业、专业合作社进行甘薯育苗、病虫害防控、种薯种苗繁育的技术指导。为扩大甘薯组培快繁、脱毒育苗、高产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段成鼎多次邀请科技大后方——济宁市农科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等专家,和专家们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播农业种植知识,耐心解答他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提高种植技能,受到一致好评。 李继存:推广良种树品牌 要问科技副镇长工作忙不忙,帮扶效果好不好,看一下李继存同志的科技帮扶行程就知道。李继存任职梁宝寺镇科技副镇长以来,积极开展科技帮扶活动,奔赴在种业调研、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等工作路途上。到镇以来,李继存立即着手调研全镇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全镇种业的数量、规模和销量占比在全省及黄淮海区域有着非常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大豆种子更是远销湖北省等长江流域,为打造国家种业小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针对种业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进行座谈交流和深入指导,希望逐步提升种业研发能力,尽早补齐种业科研短板,树立本土良种品牌,促进种业快速发展。针对梁宝寺镇大豆生产存在优良品种占比小、重茬严重、播种较晚、种植密度偏小、病虫草害统防统控不到位、排灌设施不完善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当地大豆单产和总产水平的问题,今年和腾飞种业联合开展新品种的展示筛选试验,和秋收种业、圣地种业联合开展大豆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技术示范和种子高倍扩繁技术的培训工作。这些良种品牌打造和关键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将会提高明年的大豆单产和总产,促进梁宝寺镇大豆种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提出要把论文写在齐鲁大地上,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在强省建设实践中。初心如磐谋振兴,俯身铺就帮扶路,从蒋飞、刘国伟、黄信诚、杨小华、高发瑞、段成鼎、李继存到王霖、吴静、王付彬,每一位挂职科技副镇长都在田间地头演绎着乡村振兴新故事。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表示,要当好10位挂职同志的坚强后盾,倾情服务“三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宣传党的“三农”政策、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引领创新创业、带动乡村脱贫致富。济宁市农科院挂职科技副镇长活动,必将推动院地融合高质量发展走向更深层次,共同谱写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大文章,合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办公室 供稿
[2021-08-27]
页次:46/74页 共 73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