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济宁农科院“智汇春耕”行动唱响助农歌
勤春来早,田间备耕忙。为落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开展“智汇春耕”行动决定。3月13日,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到微山县开展“智汇春耕”行动,针对农民在冬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现场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智赋春耕,惠农助农。 在微山县马坡镇,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陈贵菊走进田间地头,对当地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当地的村民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小麦春季的田间管理技术。针对小麦起身期、拔节期等中后期如何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在微山县两城镇,济宁市大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刘国伟对大蒜春季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进行了培训。针对2023年底至2024年遭遇的多次雨雪天气,大蒜冻害修复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技术措施。同时对现场咨询的种植户一一做出解答。 此次活动,济宁市农科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农民做好催苗早发、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春耕生产各项工作,推广使用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了当地的春耕生产水平。 (组织人事处、小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4-03-15]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到济宁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
2024年3月13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与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张连秋及团队成员先后到济宁忠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汶上县试验基地等地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工作。 在济宁市农科院,万首席听取了济宁综合试验站近期工作进展及下步打算等情况汇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系统收集和种质利用工作,做好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积极开展院企合作,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万首席对济宁综合试验站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济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县域食用菌产业特色明显,济宁综合试验站的科研、示范推广等工作要紧密与当地产业结合起来,做好区域性食用菌产业服务。 在济宁忠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首席指出企业草菇生产车间的升级改造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思路,在控温、控湿、通风等方面要满足最佳的草菇工厂化生产,在保障草菇产量的同时,大力提升草菇的品质和营养。在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玉木耳生产车间,万首席与企业负责人探讨了玉木耳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方向,并对企业开展玉木耳周年工厂生产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在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汶上县试验基地,现场考察了羊肚菌出菇情况,万首席对基地光伏板下种植羊肚菌模式给予肯定,重点针对羊肚菌重茬问题提出了倒茬轮作、土壤消毒、菌种轮换等解决技术方案。 通过这次调研,万首席针对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济宁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03-15]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大蒜产业服务团、国家特色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走进微山、金乡开展大蒜春季生产指导服务活动
去年冬季以来,我市连续发生降雪和大幅降温天气,对大蒜正常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进入3月份,大蒜生长进入关键时期,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大蒜产量品质,3月13日至14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大蒜产业服务团、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技术人员赴微山县、金乡县等地开展大蒜苗情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活动。 在微山县两城镇、金乡县鸡黍镇,服务团实地查看调研了大蒜生长发育情况,总体苗情较好,个别地块发生冻害,表现为叶片冻伤和苗龄偏低,针对以上情况,服务团就大蒜低温冻害修复、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水肥运筹等方面对蒜农进行了讲解介绍,并对生产上由于春季气候异常、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抽薹不良,出现马尾蒜、面包蒜等生产问题进行了指导。 在金乡县大蒜春季高产高效栽培专题培训班上,市农科院技术骨干就优良大蒜品种选择、水肥高效管理、生物调剂剂应用、机械化生产等对110余位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报告,与培训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为大蒜今年丰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4-03-15]
科普基地参观须知
一、开馆时间 1、周二至周五9:00—11:00,14:00—17:00。 2、周六至周日9:00—17:00。 3、周一闭馆,进行实验仪器、设备、展品等的维护检修。 二、文明参观,爱护展品 请爱护公共设施和展品,如有损坏照价赔偿;遵守公共场所秩序,请勿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严禁攀爬,上下楼梯请按秩序并主动礼让,不要拥挤和奔跑,以免发生意外。 三、保持环境卫生 除规定区域外本馆禁止吸烟;请勿随地吐痰;请勿吃口香糖及有瓜皮果壳的食品,不得乱扔垃圾;开启的饮料和食品请勿带入展区。 四、正确参观 可操作的展品,按展品说明要求进行操作;须工作人员操作、演示的展品请勿随意敲打、触摸。 五、相关人员禁入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入内: 1、衣冠不整(如赤足、裸背)者、精神病患者。 2、携带宠物或危险品(包括易燃、易爆、管制刀具及其他可能危害展品和人身安全的所有物品)者。 3、醉酒者等。 六、安全参观 1、请勿停靠在栏杆处、玻璃旁,请勿触碰带警示标志的器械、电源插座、插头,因此类事项造成的事故或损失,由参观者自负。 2、请保管好随身物品,本馆不负责保管。 3、带领儿童的家长,务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走失或发生意外。 4、如发生突发意外情况,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按指定线路撤离。
[2023-01-04]
济宁市农科院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科普工作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机制,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结合我院科普工作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科普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科普工作管理制度。 一、组织建设 健全、完善科普组织,我院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科普领导小组。 二、制度建设 实施科普工作和科普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统一规范、完善科普活动台账。明确科普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每年年初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和有关规划、方案、年度总结,科普小组在科普活动中形成的材料应及时整理归档 三、队伍建设 建立我院科普志愿者队伍(包括专家顾问团、讲师团、科技人才库等),全院每年有所递增,组织科普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农村开展活动。 四、完善科普设施 实施科普资源共享,制作科普宣传展览室,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制定科普宣传管理考核办法。 五、科普活动内容丰富 每年举办一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集中性科普活动;积极组织专家及专业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积极在科普工作能辐射到的地方中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普及,提高全社会,尤其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六、科普机制探索 在科普队伍建设、捷普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求实,对科普教育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管理办法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努力开拓我院科普工作新局面。
[2023-01-04]
科普基地工作机构
一、领导机构 科普基地工作设领导小组、主任、副主任、策划部、讲解部和技术部。其组织结构见下图。 科普基地领导工作小组 主任、副主任 策划部 讲解部 技术部 1、科普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审核科普基地的建设规划。 (2)批准科普基地的年度工作计划。 (3)确定科普基地主任、副主任人选。 (4)完成单位交办的其他工作。 2、科普教育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任艳云 副组长:各业务科室负责人 2、主任工作职责 (1)负责科普基地全面工作,做好安全、对外联络、接待、宣传及活动策划等相关事务。 (2)做好科普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务。 3、副主任工作职责 (1)协助主任做好安全、对外联络、接待、宣传及活动策划等相关事务。 (2)负责分管部门各方面的工作。 (3)做好科普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机构 科普基地设置策划部、讲解部、技术部。
[2023-01-04]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普工作计划
以认真贯彻落实科普工作指示精神为依据,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市科协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科学普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农科院良好的科普氛围,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定下年度科普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刚要》。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引导群众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引向深入,为推动科技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溶入到农科院发展观中来指导院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对农业科学知识的了解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三、主要内容 1.组织开展“走进农科院大课堂”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5 次。面向中小学生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带领青少年观察农作物生长形态、倾听农业科技人员讲解,创造农事操作体验机会,提高其探究创新的意识。 2.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培训 20 次。完善“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团队+新型经营主体”等科技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产业服务团、乡村振兴服务队等团体科技技术优势,利用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农业专家深入基层,举办乡村振兴科技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推广普及农业先进技术,促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3.开展灾害气象条件下的农业防灾减灾科普 5 次。针对特色蔬菜种植生产主要关键环节可能面临的不利灾害天气,开展灾前预防性技术培训和灾后减损技术科普活动,制作明白纸,技术手册等防灾减灾技术资料,及时发放。 4.组织开展 年度全国科普日活动,面向社会大众,以实物和展板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济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工作有序 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议,统筹和协调科普工作开展。 2、精心谋划,办出特色 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谋划开展活动,切实做到有特色、有实效,做好科普活动材料的收集整理,及时向上级汇报。 3、及时报道,宣传到位 利用单位网站和公众号宣传农业种植技术、应急灾害管理、新品种等知识;参加济宁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专家课堂”的拍摄;开展的科普活动在济宁农科院、济宁日报、济宁新闻网、济宁电视台、中国农学会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023-01-04]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宗旨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普教育基地,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试验示范、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本科普基地的服务宗旨是,依托市农科院先进技术、科研成果,科研设施和试验示范基地,发挥市农科院教学实践和科研资源优势,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023-01-04]
邹城市马铃薯技术培训简报
2022年10月20日,应邹城市农业农村局的邀请,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山东省薯类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宝连研究员,在邹城市峄山双创培训基地举办“设施蔬菜‘千人指导万人培训农技提升行动”培训班上,讲授“春拱棚马铃薯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这次培训会由邹城农业农村局蔬菜站站长王夫同主持,肖兴山副局长致辞,中心店镇、北宿镇、看庄镇三镇农技人员、合作社、种植大户及马铃薯种植户等106人参加这次技术培训。徐宝连研究员从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拱棚建造、种薯选择、催芽、种植、拱棚抗寒保温和通风降湿、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培训人员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并对春拱棚马铃薯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这次培训会气氛热烈,氛围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受到邹城市农业农村局领导高度肯定。 蔬菜花卉所 供稿
[2022-11-28]
甘薯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济宁市甘薯种植面积43万亩左右。由于今年4-5月有效降雨少,干旱较重,特别是邹城、泗水等东部丘陵山区,造成甘薯苗成活率低,而且甘薯生长受到影响,甘薯生长量总体比往年偏小。进入6月份以来,我市连续多次强降雨,部分低洼地块出现了积水现象,土壤水分饱和,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导致少数田块被淹,渍涝害、病害严重,致灾风险高。为指导近期我市甘薯产业科学地进行防灾减灾,特制定本意见。 一、积极做好涝害防灾减灾技术 目前我市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土壤含水量过高,长期高温高湿易导致处于块根膨大期的春薯田地上部旺长,严重影响薯块产量和品质;夏薯田地上部光合作用弱,根部呼吸作用受阻,导致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病害发生几率增高,草害严重。 1、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除涝降渍。遇连续降雨天气,及时清沟排水,面积较大甘薯田及时开腰沟,使腰沟、垄沟和大田围沟排水通畅,做到雨后田间无明显积水,隔夜能降渍;排水不畅的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确保消除渍涝。 2、根据薯苗生长情况,有条件的适时中耕追肥,增强植株长势。涝害过后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建议适时中耕,提高土壤通风透气性。种薯繁殖田可喷施芸苔素内酯提高植株抗性,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尿素,促进地上部生长。 3、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控旺控草。连续阴雨天气过后,加强田间苗情监管,土壤湿度过大,尤其是在高肥水田地,甘薯茎蔓上根扎得多而深,导致地上部茎叶旺长,提蔓即能控制茎叶徒长,又能晾晒垄土,改善土壤通透性,但不能翻蔓,翻蔓易损伤茎叶搅乱叶片均匀分布,影响光合效能而减产。生长过旺地块不仅要提蔓断根,同时需喷施烯效唑等化学控旺剂;一般地块要观察地上部长势,适时喷施烯效唑等化学控旺剂,间隔一周后再喷施一遍,避免地上部旺长。种薯繁殖田可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时喷施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等化学除草剂除草,防止雨后草荒。 4、加强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高温高湿易导致甘薯茎基腐病、黑斑病等病害发生。如只是点片发生,可采取拔除病株,点片防控的措施,将病株拔除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销毁,同时在病株栽植穴上撒生石灰或杀菌剂消毒,病株周围喷药预防;发生较为普遍的地块,除排水降渍外,结合防早衰管理,喷施广谱性杀菌剂,同时防治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参考药剂配方: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氢氧化铜+磷酸二氢钾(根据长势长相确定)喷施,每隔3-5天一次,连喷施2次;若发现甘薯烦夜蛾等食叶害虫危害,可选用甲维盐、甲维毒死蜱、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虫龄大时需加大药量,防止大面积爆发。 二、干旱防灾减灾技术 甘薯生长期间,在不同生育期均可能发生干旱灾害。甘薯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若出现严重干旱,应及时浇水。高温干旱的中午前后,薯苗田间生长稍有萎蔫属于正常现象,若发现薯苗早晨仍处于萎嫣状态,应及时适量浇水,促进甘薯健康生长,增强抵御高温干旱的能力。甘薯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起到蹲秧苗的作用,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旱能力,此时可以采取中耕、覆盖作物秸秆等措施保墒,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秧蔓快速生长期(营养生长期)是甘薯需水最多的时期,干旱会使生长停滞造成减产,此期可根据薯苗生长情况 应及时浇水。薯块膨大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干旱会严重影响产量,应及时浇水,并结合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亩用量5-10 公斤。在甘薯生长后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喷50公斤,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可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可以抵御高温干旱灾害。 三、冰雹防灾减灾技术 雹灾可能造成甘薯叶片破碎,降低光合作用。可在灾后,及时追施速效氮磷钾复合肥,促使甘薯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伤口容易感染病害,应于灾后 7-10 天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连续喷施 2 次,增强抗病能力。 四、绝产地块补救技术 对于因灾造成绝产的地块,根据灾害发生时间采取不同补救措施。苗期绝产地块,应及时抢种生育期相对较短的甘薯品种或种植速生蔬菜等。中后期绝产地块,要及早清除田间植株,整地备播或种植萝卜、白菜、菠菜等,尽量减少损失。
[2022-07-20]
页次:6/9页 共 9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