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 开展中草药调研、技术服务活动
5月25日,值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之际,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联合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到嘉祥县、任城区开展济菊、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调研服务活动。 济菊又称嘉菊,具有花大色白、香气浓烈、药效极佳的鲜明优点,曾是我国八大主要药茶两用菊花之一。在嘉祥县朵云清济菊生态有机种植基地,团队成员详细查看了解了济菊生长、有机种植和管理、菊花采摘加工等情况;在加工车间就菊花筛选、微波杀青、烘干温湿度控制、包装销售等事项进行了调研交流。在嘉祥县马集镇上华林村查看了紫锥菊、祥菊、芍药的在田生长情况,与种植户就中药材种植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任城区安居街道汪西村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100余亩,带动群众自主种植50余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去年,该村大力发展金银花深加工特色产业,建立了小型加工车间,购置萎凋、烘干、揉捻等加工设备,研发生产了金银花绿茶、黄茶、红茶、花蕊茶等产品,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新路子。今年部分金银花因蛴螬危害而出现枯萎死亡现象,受害严重的地块,建议秋季深翻整地,使用白僵菌等生物安全药剂处理土壤,选取健壮种苗种植,注意地块过旱、防涝,加强剪枝整形,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青钱柳性味苦、辛、平、归肺、肝经。青钱柳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青钱柳喜光,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是深根性树种,主产于我国南方地区。任城区安居街道青钱柳种植基地多年前引进江西、贵州等地种质资源进行驯化繁育试验种植。在种植基地,实地查看了育苗生产状况,就青钱柳的育苗管理、推广种植、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此次技术服务活动,以宣传农业科技、推广中草药种植技术为主题,围绕种植户所求、所需、所想,认真解答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病虫草害、良种选用、科学管理等问题。通过与农户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有效推动中草药的生态化、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4-05-29]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岗位专家刘庆教授到泗水百亩甘薯高产示范方调研指导
5月18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刘庆教授到泗水甘薯百亩高产示范方进行技术指导,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及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陪同考察调研。 刘庆教授对百亩高产示范方薯苗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就栽植前肥料施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对高产示范方近期水肥管理提供技术指导。此次调研,确定了甘薯高产示范方水肥一体化技术实际生产实施操作细节,并对不同地块提出了相配套的技术指导方案。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甘薯大面积单产提升,充分发挥甘薯高产耐瘠等优势,以部级主导品种、省级主推技术为主,2024年在全国四大薯区创建百亩高产示范方5个。我院作为甘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积极向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申请高产示范方创建,并作为北方薯区代表获得了创建资格,目前百亩高产示范方已安排在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万亩甘薯示范基地,我院将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为技术依托,高标准完成百亩高产示范方建设,促进我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5-22]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举办养羊实用新技术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应对羊产业低谷期,进一步提升济宁市养羊饲养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促进济宁市羊产业健康稳步发展,5月16日,省羊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在金乡县举办了养羊实用新技术培训班。济宁市各县区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羊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共计116人参加培训。 会议由省羊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楚惠民站长主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济宁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程功库副主任出席开班仪式。山东省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王可研究员;省羊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朱风华教授、济宁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张婷副科长分别就“肉羊良种选育与生产技术”“ 肉羊营养调控技术及非常规饲料开发”“大蒜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应用研究”进行专题授课。 王可研究员从肉羊品种介绍、利用及种业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肉羊规模化养殖新技术;朱风华教授从羔羊早期断奶、瘤胃微生物调控、非常规饲料开发等进行了全面介绍。专家们的讲座紧密结合当前肉羊养殖现状,以解决肉羊养殖场户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受到了广大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养羊技术的培训,进一步提升养羊的技能,掌握肉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解决急需的养羊关键技术问题,实现养羊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生产水平,提高了养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了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4-05-21]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落实暨技术培训会
为推进鲁南大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5月16-17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落实暨技术培训会。 16日,召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24年工作任务落实会。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对2024年综合试验站各项任务进行分解和落实,对示范县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对承担试验项目的示范县提出具体要求,强调各示范县专家对大豆产业要有情怀,在细致规范地完成试验任务的同时,切实做好示范基地的其他试验示范、培训宣传、技术服务等工作。会上各示范县汇报了本年度试验示范准备情况及高产创建基地落实情况。对接的祥丰种业、诚丰种业分享了今年大豆产业形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种植大户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从地块选择、品种、合理密植、高效除草、均衡施肥、植保化控、低损收获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分享了大豆种植经验,谈问题提建议,贴近生产实际,很有参考意义。 17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大豆产业服务团与任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召开大豆单产提升关键技术培训会,参训人员86人。会议邀请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大豆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司伟教授作“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前景及政策动态”的专题讲座。司教授从 “问题提出的政策背景”、“稳产保供的现实需要”、“大豆稳产保供对策”、“产业政策中的几个讨论”四个方面,对大豆稳产保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培训结束后,司教授还到种业企业进行调研。 培训会上,济宁大豆试验站团队成员、科技特派团成员周延争、赵云、杨旭、黄新阳等4位同志结合服务区域生产特点及技术需求,就大豆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路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开展了培训,发放了黄淮海大豆单产提升技术手册及挂图。此次培训对于提升服务区域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转变农户种植理念,提高大豆种植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5-21]
市农科院、市农技推广中心举办 小麦新品种展示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示范观摩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大力推广小麦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促进我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5月16日上午,市农科院与市农技推广中心联合举办小麦新品种展示及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示范观摩会。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蔡文良,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翟红梅、李继存出席活动,市农技推广中心有关部门人员,市农科院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各县(市、区)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部分小麦种业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代表等120余人参加活动。 观摩会开幕式由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主持,市农科院院长闫璐致欢迎辞,山东众人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平、济宁乐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雨依次发言,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蔡文良作了总结讲话。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共同参观了市农科院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农业“芯片”展厅、小麦试验田及王因街道后竹亭村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与会人员实地查看了我院近年来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济儒麦20、济儒麦22、济儒麦24、济儒麦25以及即将通过国家黄淮北片或山东省审定的小麦新品系,详细了解各品种(系)的特征特性,并就小麦播前播后双镇压、精量匀播、节水减氮等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开展交流。此次观摩会的召开,为农技专家、种粮大户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渠道,对于促进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2024-05-18]
院企合作,助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2024年5月14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建立食用菌试验示范基地,旨在为加快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先进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提供展示平台,助力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食用菌研发种植基地,总建设面积3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白玉木耳周年化生产。年产菌包能力达1000万袋,年收益可达1000余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河南等省内外地区。 双方将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在菌种研发、品种选育、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共同研究和开发玉木耳及羊肚菌周年化种植技术,推进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在基地融合贯通。 在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表示,“这是一次双向赋能的合作。与远东农业的合作,将为我院的科技成果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同时,远东农业将借助我院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出更多优秀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济宁远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波非常重视与市农科院的合作,“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济宁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05-17]
中草药团队到泗水、邹城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5月11日,中药材团队成员到泗水县泗张镇、华村镇、邹城市峄山镇等地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服务活动。 团队成员在泗水县泗张镇,查看了一企业新流转的千亩丘陵地,根据地势、土壤、水源等立地条件,结合中药材道地生产特性和当前市场现状前景,对种植中草药品种提出初步建议。并带领企业管理负责人到华村镇明金丹参种植合作社学习丹参种植、管理经验,在品种选择、管理要点、售后加工、市场行情等方面做了深度交流。 邹城市峄山镇存里村丹参种植基地种植丹参200余亩、酸枣500余亩。在丹参种植基地,针对草多、苗弱、出苗不全等问题,建议及时滴灌浇水并随施水溶肥或喷施叶面肥,同时注意防治杂草生长,及时人工除草,促进弱苗转壮。鉴于酸枣持续走高的行情,提出定杆修枝、嫁接优良品种等建议,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4-05-15]
我院小麦与马铃薯科技服务团队赴邹城市开展病害调研
2024年4月29日,应种植户邀请,我院小麦与马铃薯科技服务团队赴邹城市看庄镇、香城镇开展病害调研。 香城镇杨桃村的一位小麦种植户反应,其本人种植的小麦地头有的小麦发生叶片变黄,植株较矮,个别植株有死苗现象。小麦所王霖所长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植株叶片变黄、叶片由顶部向下部干枯,茎基部呈酱油色,且易折断判断,符合小麦茎基腐的发病特征,断定植株变黄主要由小麦茎基腐病引起。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积累在土壤表层,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和病残体中越冬,侵染点为地中茎,向根部和茎部扩展,其根茎部受害最重,茎基部呈现酱油色,后期表现为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茎基腐病的发病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在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秸秆还田质量差、往年发病重的地块易发生。针对此病,王霖所长建议,采用深耕、提高秸秆还田质量、适时晚播、种子包衣、提高播种质量、精量播种,可以培育壮苗,延缓病原菌侵入时间,提高小麦对该病的抵抗能力,有效减轻该品茎基腐病的发生;针对已发生病害的麦田应提早药剂防治,冬前、翌年小麦返青-起身期喷药防治1-2次,可有效减轻病害危害程度。 看庄镇马铃薯目前已进入块茎膨大期,此时期是决定薯块大小和产量高低的关键阶段,管理重点是保持充足的水肥供应,根据天气预报和土壤湿度,及时追肥浇水,肥料以高钾水溶肥为主,锌锰等微量元素为辅,随水冲施。为减少植物体内养分的无效消耗,要及时“控旺”处理,摘除植株花蕾,使养分更多供给地下薯块。同时,在此阶段易发生晚疫病、黑胫病、环腐病及地老虎、蚜虫、粉虱等病虫害,要坚持“提前预防,综合防控”的原则,及时人工拔除或药物灭杀杂草,并在发现初期有针对性的选择如甲霜灵锰锌、福美双、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治药物进行喷施,保障植株正常生长。 (蔬菜花卉研究所小麦研究所供稿)
[2024-05-07]
开展智汇春耕,护航羊肚菌生产
近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张连秋及团队成员王付彬、朱哲等到微山县开展“智汇春耕”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羊肚菌种植)培训教学活动。培训会重点从菌种制备、设施选择、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羊肚菌栽培管理关键生产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会后到欢城镇羊肚菌种植基地,就种植户生产中遇到的出菇不整齐、出菇少、幼菇死亡或畸形、白霉病如何预防等技术难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微山县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户等共计40多人参加培训会,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户食用菌生产管理水平,解决了农户在食用菌生产管理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为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04-30]
省牛济宁试验站举办“全市规模牛场 两病净化防控技术”培训与观摩实操
为进一步落实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通知》(鲁牧疫控字﹝2024﹞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我市布病结核病净化防控工作,指导支持加快建设布病结核病净化场,降低人畜共患病感染风险,净化养殖环境保护人畜健康。2024年4月18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市省运会指挥中心会议室举办“规模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防控技术”培训与结核菌素现场实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与济宁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卢庆颖副主任分别在会上做了讲话。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规模牛场技术人员与市农科院相关人员,共计69人参加了培训与现场操作观摩。 18日上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副首席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杨宏军研究员就“规模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防控技术”进行培训授课。杨博士主要围绕日常饲养管理中牛场饲养人员如何有效的对人畜共患病做好净化与防控技术及感染后如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正确治疗,进行详尽细致的讲解。18日下午,全体参会人员赴三强农牧科技园进行结核菌素现场操作演练。 本次“规模牛场布病结核病净化防控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实操,进一步加强了我市牛产业疫病防控和净化理念,提升了牛场养殖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我市牛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4-04-24]
页次:5/9页 共 9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