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科学防护】国家卫健委发布权威口罩使用指南
[2020-02-02]
【科学防护】一图读懂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2020-02-02]
济宁市农科院凝心聚力全面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单位办公区大门值守)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严峻的形势,济宁市农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全院上下众志成城,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各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 (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秦庄社区网格包保区值守) 1月25日(大年初一),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市农科院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迅速传达市委、市政府有关疫情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机制要求,落实安排1名分管领导、1名科长到仙营街道秦庄社区督导疫情防控动员工作,并将各项防控要求传达到每位职工。 (网格包保社区增设值班人员,加强防控力度) 1月26日,我院分管领导、网格联络员和值班人员积极沉到网格、深入一线,本着对生命、对疫情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参与摸排和防控工作,全天候在岗在位,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每天的宣传发动、监测检查、逐户核查、清洁消杀等工作。 (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防控登记岗位上) 同日,我院加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明白纸》、《济宁卫健委致全体济宁市民的一封信》的宣传力度,张贴到家属区每个楼栋,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并全面排查、掌握内部干部职工和家人武汉返回和接触重点人员情况。院办公室筹备购置了消毒酒精、84消毒液、喷雾器等消杀药品及设备,对办公区、家属区楼道、走廊等各场所安排人员进行专业消杀。 (购置消毒酒精、84消毒液、喷雾器等消杀药品及设备) 1月27日,院党委向全院干部职工转发了《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大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同日,传达学习了《工作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南》。 (工作人员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条幅) 1月28日,全院召开中层主要负责人会议,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贯彻、落实,对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动员、安排。成立了以任艳云书记为组长的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协调联络、疫情防控和舆论宣传三个工作组,在院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调整、充实安排了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制。对办公区大门、家属区大门、秦庄社区(包保网格社区)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时间、责任落实进行明确。进一步细化具体措施,全院所有科级以上干部进行轮值,院领导全天候带班。切实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依法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明确专人包保楼栋,进行人员信息摸排。 (值班人员在社区进行疫情宣传、逐户排查) 1月30日,根据要求对全院干部职工和家人赴武汉等湖北城市信息摸排上报到有关部门,并向全体干部职工转发了济宁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1月30日印发的 [2020]1号、[2020]2号通告。同日,转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供全院职工参考。 (值班人员到家属区逐户摸排信息) 1月31日,市农科院接到《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中共济宁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关于成立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通知》,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院49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报名,并递交防控疫情请战书。同日,我院转发了济宁市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印发的《包保网格单位到主城区镇街社区(小区)督导疫情防控动员工作明白纸》,并严格落实值班人员按照明白纸要求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岗位工作。 (值班人员定期在社区进行卫生消杀) 2月1日,市农科院转发了《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居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院领导要求全院各部门不能有丝毫的松懈麻痹思想,务必进一步加密加严社区各项防控措施,坚决避免发生失控漏管,坚决避免发生二代三代病人。同时,我院多方筹措购买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防控物资,保障防控工作。 (我院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与任城区社区工作人员通力配合加强网格包保区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下一步,我院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筑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排查防范工作体系,精准防、严格控、有效治,严防死守各条底线,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防控疫情中践行初心使命,扛起责任,众志成城,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单位家属区大门值守) (济宁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办公室供稿 院疫情防控值班同志提供照片)
[2020-02-02]
生物技术研究所参加第三届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推介了我院选育的甘薯新品种
12月27-28日,第三届中国甘薯产业博览会在河南省洛阳市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博览会以“立足甘薯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国家甘薯产业体系、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相关百余位专家齐聚洛阳支持盛会,大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多个省市甘薯种植户、种薯种苗单位、农资企业、机械厂家、甘薯加工和销售企业代表的到来,当日现场参展观展人数突破万人。本次博览会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得到了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政融保”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有关人员参了此次盛会,有关育苗企业、种植大户以及甘薯生产加工企业到我院展位前进行咨询,我院参会人员对每一位前来咨询者认真解答,并发放“甘薯生产技术”、“甘薯新品种齐宁18”、“甘薯新品种齐宁21”等资料2000余份。有关种薯种苗企业和种植大户对我院展示的齐宁18、齐宁19、齐宁20、齐宁21等甘薯新品种展品进行了咨询,并对齐宁20等品种进行了现场烘烤,现场品尝,许多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很感兴趣,并在汶上金田薯业(展示的紫金香即是齐宁20)订购了薯种薯苗。 这次参展全面推介了我院选育的甘薯新品种和研发的新技术,依托育种育苗企业,为我院选育甘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生物技术所 供稿)
[2020-01-19]
市农科院组织党员观看教育片《邹碧华》活动
为深入贯彻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1月8日下午,我院组织党员观看学习教育片《邹碧华》。 邹碧华同志是党中央确立的全国学习典型,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因公殉职,中组部追授邹碧华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等。教育片用倒叙的方式向观众再现了邹碧华同志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展现了他始终秉持“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忠诚敬业、崇法尚德”的高尚情操。 组织党员观看教育片《邹碧华》,旨在将学习先进典型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结合起来,以邹碧华同志为标杆,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和弘扬英模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科研事业发展之中,推动新时代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观看完教育片后,大家被邹碧华同志的生平事迹深深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定理想信念、公正为民、忠诚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实化于行,立足本职工作,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织人事处 供稿)
[2020-01-19]
市农科院义工团组织开展“敬老爱老迎新春”公益活动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鼠年春节来临之际,市农科院义工团积极筹备了一次“敬老爱老迎新春” 为主题的公益活动。1月14日上午,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带着服务工具,早早来到农科院社区服务中心,做好公益活动的准备。 社区的老人们闻讯赶来,志愿者们立即迎进门来,大家互相寒暄着,根据服务要求,志愿者们将需要理发的老人扶到座位上,理发师们便开始精心梳理、修剪起头发来;一旁早已调试好的血压计和血糖仪也派上了用场,志愿者们常年为老人们服务,测血压血糖的流程早已熟记于心,他们动作熟练、程序规范、忙而不乱,老人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一遍又一遍说着感谢的话;有两位老人年逾九十,行动不便,理发和修脚的志愿者们便携带好工具上门服务,感受着耐心而专业的服务,老人热泪盈眶直夸国家好社会好,还非要挽留志愿者在家里吃饭;还有的志愿者陪着老人们剪指甲、拉家常、讲笑话、传授养生小知识,给老人们带去欢笑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志愿者的关爱和温馨。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还为老人们赠送了春联和挂历。总会有这样简单的幸福时光,我们虽不是亲人,却能相聚一起,为了同样的大爱,度过一个美好的上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心爱护老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善行无疆,大爱无声;带着情感去做好老年人的工作,帮助老人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老人们多一份关爱,在全社会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中展现我们义工的身影。这次“孝老敬老”公益活动,为老人送去问候和欢乐既是关爱老人的具体实践,也是市农科院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回报社会的最好体现。 (市农科院义工团 供稿)
[2020-01-16]
从“王书记”到“老王” ——记我的驻村经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间,离任“第一书记”已有半年多的时间,回首过去的那段珍贵岁月,我不禁感慨万千。 曲阜作为孔子故里,礼仪之乡,老百姓重感情,守礼节,凡事都要讲个规矩,在对别人的称呼上更是不马虎,亲疏有分,长幼有序。从老百姓的称呼之中可以读出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好恶、接纳程度。 2017年4月份,我受市委组织部的委派,来曲阜市石门山镇黄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我的驻村生活。从刚被任命时的兴奋和紧张,到驻村之初的抽搐满志,到进入角色后的辛勤工作,再到任期之后的依依不舍,我深刻体会到了驻村工作的艰辛与寂寞,更深切感悟到身为一名驻村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入村之初,我跟村干部、党员座谈,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寻找工作切入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村民认识了我,知道我是上边派来驻“队”的书记,见了我便招呼一声“王书记,干啥去?” 村民的一声“王书记”,听得我心里五味杂陈。他们这样称呼我,当然没毛病,很尊重,很正式,但听着多少有些生分,没把我当成村里人。 走访过程中,很多村民提到用水问题。当时黄庄村民生活用水来源于本村自打井,由于水源不足,只能阶段性供水,每日3次,供水时间不足1.5小时。另外,水质非常不好,很多村民宁肯舍近求远到邻村去接镇上的自来水,也不敢喝浑浊,呈铁锈色的本村水,生活极为不便。于是,我和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引进镇上自来水,帮助村民解决吃水问题。在得到下派团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我们把这个事情列为第一书记项目进行了实施。项目完成后,村民在家门口喝上了镇上从石门山引来的优质自来水,都非常高兴。 通过这件事,更多的村民认识了我,走在村里,招呼“王书记”的多了些,语气上也变得自然了。 黄家庄村人口多,却没有配套的文体设施。农忙之余,很多村民只能在村内主干道两边的树荫下打牌、聊天,以此消磨时光。路上车来车往,尘土飞扬,既不安全,也不健康。为此,我争取单位的支持,筹资建设了占地1500平米的高标准文化广场,并进行了绿化、亮化。白天绿树成荫,晚上灯光明亮。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之时,广场上跳舞的、打牌的,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我偶尔从那里路过,总有人招呼:“王书记,跳会舞吧”。 村内路灯安装已有10多年,损毁严重,所剩无几,村里经济薄弱,无力维修。为了省点电费,就这几盏路灯也舍不得用,只有过年才亮几天,基本上成了摆设。村民夜间出行极为不便,摔伤的事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协调资金为村里安装了85盏太阳能一体化路灯,全方位覆盖了村里的大街小巷。路灯亮起来的头几天晚上,很多村民站在路灯下高兴地说感觉像过年一样。傍晚,我买菜回来,路灯下有老哥招呼我:“老王,还没吃呢?赶快吃完过来打会儿牌!”不知道什么从时候起,已经有村民叫我老王了。 全心全意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拉近了我和村民之间的距离,也使我的干劲更高了。村里文化广场北邻的东西主干道,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坑坑洼洼,一到雨天,到处积水,非常难走。这条路是村民接送上学孩子的必经之路,一天三个来回,学生家长深受其苦,遇到雨雪天气,更是苦不堪言。2018年10月,我们克服困难,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改造,重新硬化铺油。走在平坦的道路上,坐在电动车上的小朋友,没了颠簸之苦,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看见我,高兴地喊:“王爷爷好!”也有顽皮的小家伙学着大人喊:“老王,干啥去?”听着这童声喊出的“老王”,我心里感觉甜滋滋的。 时光缓缓流淌,喊“王书记”的越来越少,喊“老王”的越来越多。从“王书记”到“老王”,两个称呼,两种感觉,折射出村民对我态度的转变过程。那个两年前让村民敬而远之的外来人“王书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他们可以敞开胸怀推心置腹说话的“老王”。一声“老王”,感觉真亲切。两年多来,黄家庄的村民,终于接纳了我,把我当成了亲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700多个日日夜夜我肩负着组织上赋予“第一书记”抓党建,促发展,助脱贫的神圣责任和嘱咐重托,带着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领导对全村父老乡亲们的情感和支持,为黄家庄村村民办了几件实事,获得了认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耳边有组织的叮嘱,我的肩上有组织的重托,我的心里有老百姓的冷暖。因为有责任,我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对得起良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兑现入党时的誓言,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工作中去。 全国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因为有担当,扛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因为有梦想,所以奉献并快乐着,用奉献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奉献中得到周围的认可,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与拥护。“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们国家今天的强大,正在于此。“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每个共产党员的使命。 (资环与植保所 供稿)
[2020-01-14]
市农科院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到联建村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2019年12月5日,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井玉同志带领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黄成星、王玉国、王付彬、杨旭四位同志到联建村——汶上县义桥镇冯庄村调研,与义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冯庄村“两委”进行了座谈,并走访慰问了村里生活较困难的老党员。 此次慰问的党员家庭包括王允节、郭廷福、郭光信、史瑞喜、郭永福、郭廷德、潘夫领、史林宽、郭克岐、郭延宽等十户,每户十斤大米、十斤小麦粉、十斤大豆油。这些党员多为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或者家中有重大疾病患者,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次慰问,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关怀。 在和义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冯庄村“两委”的座谈中了解到,冯庄村现有人口1573人,31名党员。全村耕地2200亩,流转出约1500亩,包给种植大户种植绿化苗木、地瓜、小麦等。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0万元。 经过与义桥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冯庄村“两委”研讨论证,农科院将从几个方面帮助冯庄村村民增产增收。一、帮助发展优质高效型甘薯产业。包括推广鲜食型甘薯新品种,同时加大健康薯苗培育力度;推广应用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甘薯生产优质高效;推广应用腐殖酸复合肥,提高产品品质。二、协助镇乡村振兴工作队在该村建设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并提供技术支持。三、不定期为村里举办技术讲座,帮助培育新型农民。 ( 资环与植保所 供稿)
[2019-12-30]
寒冬送温情 传递正能量 ——济宁市农科院义工团看望贫困家庭儿童
随着气温不断下降,贫困儿童如何在寒冬里继续安心生活、学习,牵动着很多社会公益人士的心,也深深地牵动着市农科院义工们的心。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同志们购买了布料、棉花、针线等,亲自缝制了两床厚厚的新棉被。12月29日上午,志愿者们驱车五十公里来到嘉祥县仲山镇狼西村,开展了“寒冬送温情 传递正能量”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献出一点爱意、传递一份温情。 志愿者们先后来到11岁的贫困身残儿童云云家、与奶奶相依为命13岁的丽丽家,大家围在孩子身边,嘘寒问暖,促膝交谈,仔细询问了她们的生活起居和学习状况,勉励她们在逆境中磨练自己,自强不息,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然后将棉被和同志们闻讯捐赠的牛奶、鸡蛋、面粉、新羽绒服、学习用具书籍及爱心捐款交到她们手里。看着孩子兴奋的表情,志愿者们也颇感欣慰。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关爱走访贫困儿童,让他们切身感受亲人般的呵护,感受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怀,我们一点小小的善举将会被他们铭刻于心。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人的能量有限,一个团队的能量也有限,但千万个团队都来热心做公益,就会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我们的社会就是个充满温情和爱意的社会。
[2019-12-30]
牛创新团队济宁试验站举办“济宁市规模奶牛场赴新泰观摩交流会”
3月22日,由省牛产业创新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主办、济宁市畜牧发展中心协办的“济宁市规模奶牛场赴新泰观摩交流会”,在新泰银燕奶牛场举办。牛产业创新团队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朱立贤教授、省农科院奶牛研究中心育种与繁育岗位团队成员鲍鹏、济宁市12家规模奶牛场场长与技术人员、市畜牧发展中心与各县市畜牧中心相关人员及济宁试验站全体成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观摩会。 银燕奶牛场汤总首先介绍了一下牛场基本情况,然后,带领大家分别参观了牛场犊牛到干奶牛不同阶段牛舍及饲料车间,大家边观摩边学习边询问。最后,在牛场会议室,技术场长武磊就该场养好牛抓住的几个关键点-繁殖育种、饲料营养、奶厅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分享了牛场的经验,并对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此次观摩会参会牛场都表示学有所得,尤其在加强牛场日常饲养管理提高各环节精细化管理方面受益匪浅。大家表示会学有所用、取长补短,为牛场今后进一步健康稳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畜牧所 供稿)
[2019-12-24]
页次:59/74页 共 73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