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一行来我院考察调研
2017年9月16日,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带领战略合作考察组来我院进行考察调研,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市农业局局长张洪雷陪同考察。 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向考察组汇报了我院科技创新及平台建设情况。济宁市农科院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成果显著、科研优势较为突出的科研机构。现建有各级研发平台24个,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成果奖励26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大学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考察组领导和专家参观考察了农科院农场试验基地及平台建设。 贾局长对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并表示今后将在一些相关领域与我院开展协同创新,为济宁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09-25]
济宁市政府任庆虎副市长带队赴中国农科院就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进行对接
为加快科技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科技带动经济的贡献率,科技服务生产的精准度,解决高端农业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重大问题,2017年9月20日,济宁市政府副市长任庆虎带领市农业局、市农科院有关人员到中国农科院就济宁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进行对接,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市农业局局长张洪雷、副局长李长江、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副院长马井玉陪同参加。 任庆虎副市长与同志们一起先后参观了中国农科院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国农科院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国家科技示范园区,对中国农科院的科研基础设施、科研平台、科研水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后双方就战略合作进行了座谈。 任庆虎副市长提出,我市农业存在大而不强、质量效益不高、高端品牌缺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农业科技的供给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济宁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希望借助中国农科院的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在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新六产”、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种业、农产品品质改良、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讲话中指出,非常赞成任市长提出的想法和思路。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研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加快学科和研究方向调整,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新需求。中国农科院与济宁市政府开展长期合作,,建立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开展定向研究和集中攻关,将对解决制约济宁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双方一致同意,济宁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开展战略合作,根据济宁农业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合作,产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加快济宁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与智力支撑。
[2017-09-25]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7月31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了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首届理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农科院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济宁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程高岫同志主持,会上宣布了市农科院理事会人员组成、市农科院监事会主任任命通知和市农科院外部监事人员组成,并为外部理事颁发聘书。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在科研院所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是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农科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济宁市农科院上下将以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济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雷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这是济宁市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改革成果。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以强化单位公益属性,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核心,以落实单位法人自主权为重点,在科研院所建立的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主体,“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科学运行的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并不改变科研院所的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和经费形式,而是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转变。 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局长孟险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理事会成立大会后,在理事长任艳云同志主持下,举行了济宁市农科院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章程(草案)》、《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理事会议事规则》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2017-09-14]
我院参加2017年华东地区农学会暨山东农学会学术年会
2017年8月31日至9月3日,2017年华东地区农学会暨山东农学会学术年会在曲阜市召开,我院各处(室)二十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应邀参加了本次年会。 本次会议由山东农学会主办,济宁市科协承办,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卫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李季教授、青岛农业大学王凯荣教授、山东省农科院李彦研究员等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就“科技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进行了专题报告,与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学术交流,会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会议上记者就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采访了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孔晓民研究员,孔晓民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根治“作物秸秆污染、肥料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等农业污染刻不容缓,近期济宁市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十分重视,出台了“济宁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启动秸秆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济宁市农科院也开展了相关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突破,并将持续进行相关研究。 参加本次会议的包括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农学会理事单位、各市农学会相关人员等。
[2017-09-12]
我院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顺利召开
7月31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了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首届理事会、监事会全体成员,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农科院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参加了大会。 会议由济宁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程高岫同志主持,会上宣布了市农科院理事会人员组成、市农科院监事会主任任命通知和市农科院外部监事人员组成,并为外部理事颁发聘书。 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在科研院所实行法人治理结构,是全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农科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济宁市农科院上下将以改革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为济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做出应有的贡献。 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雷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首届理事会成立大会,这是济宁市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改革成果。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是以强化单位公益属性,提升公益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核心,以落实单位法人自主权为重点,在科研院所建立的以“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为主体,“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科学运行的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并不改变科研院所的公益事业单位性质和经费形式,而是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转变。 市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局长孟险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理事会成立大会后,在理事长任艳云同志主持下,举行了济宁市农科院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表决通过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章程(草案)》、《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理事会议事规则》以及其他相关事宜。
[2017-08-11]
我院在邹城市建立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
7月28日,我院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国家甘薯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在邹城市张庄镇正式建立。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农业局、济宁市农科院、邹城市政府、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邹城市农业局、邹城市张庄镇政府以及邹城市甘薯主产乡镇分管镇长、农技站长,甘薯种植大户以及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企业或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济宁市农科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邹城市建设甘薯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是市农科院紧紧围绕“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在创新服务模式上的新探索,对于提高我市甘薯产业科技水平、促进甘薯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市甘薯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据悉,济宁市农科院今年将在全市建设20处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以此增强科技成果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增加农民收入能力。 (生物中心、农牧中心)
[2017-07-31]
山东省玉米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在济宁举办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省玉米品种试验承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7月26日至27日,省种子管理站委托济宁市种子管理站、济宁市农科院在济宁举办了“山东省玉米品种试验技术培训班”。全省各市(县)种子管理站、试验主持单位技术负责人以及试验承担单位代表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站长蒋庆功出席培训班,济宁市农科院院长任艳云到会致辞,省种子管理总站副站长曲辉英作了重要讲话。 培训班上,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孟昭东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田延东教授、青岛农业大学赵丽清教授等3位专家,分别就玉米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玉米常见病害鉴别及调查方法、国内外小区育种机械化及智能化装备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报告。授课专家准备充分,采用PPT授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使大家对当前我国农业尤其是国内外玉米生产、产业发展、育种走向、试验技术等方面有一个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培训期间,全体代表前往济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参观考察了济宁市农科院承担的山东省及黄淮海玉米新品种试验现场,试验负责人孔晓民研究员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和答疑。曲辉英副站长对我院承担的试验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培训班学员还就试验质量、品种评价及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培训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队伍的建设、提高玉米品种试验技术人员的试验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到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2017-07-28]
省蔬菜创新团队到巨野县开展科技服务扶贫活动
2017年7月5-6日,雨季来临之际,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蔬菜创新团队联合巨野县组织部、农业局,在团队扶贫重点县巨野开展了科技扶贫活动。该活动由济宁市农科院承办。我院副院长、蔬菜创新团队病虫害防控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马井玉研究员,设施机械与环境调控岗位专家艾希珍教授,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高俊杰研究员,遗传育种岗位骨干专家张自坤博士,临沂综合试验站站长张永涛研究员,莱芜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教义研究员,聊城综合试验站站长赵荷仙研究员及团队成员等20余人参加了本次扶贫。 专家们深入第一书记帮扶村和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技术,指导蔬菜生产,并重点对雨季如何防涝减灾、防治病虫害进行重点技术指导。先后到巨野县勇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邓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巨野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指导,就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土壤无害化处理、新品种选择、设施温湿度调节、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并现场解答了菜农的技术问题;专家们还深入田间大棚,与菜农面对面交流,了解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同时手把手相授,示范推广蔬菜育苗及嫁接等新技术。 巨野县勇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邓楼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巨野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等蔬菜种植基地都是当地大型蔬菜生产基地,对带动帮扶村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专家们深入生产蔬菜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生产调研深受菜农和基地技术人员的欢迎。这种专家与菜农的面对面交流既为菜农更新了思想,传授了新技术,帮助菜农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成员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保证了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创新团队工作更好地服务于蔬菜产业的发展。
[2017-07-26]
18种转基因农产品获中国进口许可
继6月批准进口16种转基因作物之后,7月,农业部再次批准进口两种转基因作物。根据中美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加快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的审批。 农业部官网显示,这两种作物是在7月16日批准的,有效期均为3年,用途皆为“加工原料”。两种作物分别为先正达公司的5307转基因抗虫玉米和孟山都的87427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 该消息一经发布,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再次引发关注。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我国为什么不买非转基因产品?东北玉米已经库存积压,为何还要进口转基因玉米?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农产品? 国内产量与需求之间差距大 目前,我国进口量最大的转基因粮油作物是大豆。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年产大豆在1400万吨左右,而近三年每年进口大豆量均超过8000万吨,这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大豆。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过去14年中,中国的转基因大豆进口量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1690万吨飙升到2016年的8391万吨,增长了近4倍。 为什么我国要进口如此多的转基因大豆呢? “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内产量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新海说,进口转基因大豆主要是用于榨油和生产豆粕,前者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后者作为饲料用于畜禽养殖。 因此,进口转基因大豆保证了植物油来源和动物性饲料安全。 “同时,中国的耕地资源不足。我国的口粮小麦、水稻要完全自给,谷物基本自给,大豆只能靠进口,因为土地有限,进口成为必然。”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系教授司伟说。 司伟对进口大豆的种植面积进行了换算,我国进口大豆是国产自产量的6—7倍,如不进口大豆,在国内种植需要7亿亩土地,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换一种角度,进口大豆相当于节约了中国的农业资源,保证中国口粮的自给自足。”他说。 “适度进口农产品是调剂和补充国内农产品余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而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是这些农产品的一部分,在大豆方面,转基因大豆更为突出一些,甚至成为了刚性需求。”李新海解释。 “现在就是把全世界其他国家的非转基因大豆全卖给中国,也满足不了中国8391万吨的大豆进口数量。”司伟说。 库存积压,为什么非要买转基因玉米? 政策价格品种多种因素造成 大豆我国产量不够需要进口,而玉米情况恰恰相反,我国库存玉米数量巨大。根据智农通APP行情宝最新数据监测显示:截至本月中旬,玉米临储库存总量还有2亿吨左右。那么,为何还要进口转基因玉米? “价格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进口玉米具有比价优势。”李新海说,同时,我国的玉米与国外转基因玉米相比,质量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每年进口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在国际上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买方市场。有人就问:那么,我们是买方,可以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什么我们不买非转基因产品? 专家分析,从政策上,我国难以实施针对转基因产品的非关税壁垒政策。 “根据WTO协议适用的最惠国待遇或国民待遇,只要我国对某些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审批通过,就不能以进口玉米是转基因产品而实施歧视性的进口政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仇焕广解释说。 那就是说,如果我们以一种产品是转基因为由拒绝进口,就实际上歧视了转基因产品,根据WTO规定,这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不买非转基因产品更根本的原因是价格、品质等原因。 “是否进口玉米包括转基因玉米,最终还是取决于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李新海说。 数据显示,自加入WTO以来,受玉米深加工和居民肉蛋奶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玉米种植成本不断提高和国际市场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14年9月达到2714元/吨。而国际市场转基因玉米价格较低,相差在几百到一千元/吨,进口转基因玉米相对于国内玉米具有价格优势。 与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相比,国产的东北玉米不仅价格高,而且品质差,不具有市场竞争力。非转基因玉米不抗虫,易被蛀食,蛀痕处很容易生出霉斑;而转基因玉米自带抗虫基因,果实饱满健康。 李新海进一步解释,美国等国家使用抗虫、抗除草剂等转基因玉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采用了规模化的玉米生产技术,生产的玉米品质高。我国玉米由于品种、生产、贮藏等因素影响,品质偏低,不能满足部分用粮企业对高标准玉米的需求。 司伟也以大豆为例进行计算,从单产上看,美国转基因大豆是176公斤/亩,而中国大豆主产省黑龙江的大豆亩产长期徘徊在130公斤/亩左右,美国大豆单产比中国生产水平最高的黑龙江高出33%,国产大豆不具有市场竞争力。根据司伟估算,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生产成本约比美国转基因大豆成本高出1/3。 “从出油率看,转基因大豆是19%,而黑龙江省的非转基因大豆平均出油率只有16%。同样量的大豆进压榨厂,非转基因大豆出的油,压榨成本也要比进口转基因大豆贵18%。”司伟说。 这意味着,在价格和质量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的大豆油压榨企业不愿意买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如果只用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做原料,同样条件下就意味着这些大豆压榨企业产品成本较高。 转基因农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已批准上市转基因食品安全有保证 我国每年进口如此数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公众会担心,转基因农产品质量是否可靠?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说,学界统一的认识是,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这是定论。“迄今为止,并没有发现科学界公认的、可以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的证据。”他说。 杨晓光从20年前开始做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研究,他没有发现国内外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产品,在营养学安全性方面有明显差异。数据显示,转基因食品从1996年就在美国上市,迄今还未发现一例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过敏或中毒现象。 “同时,我国已经建立了严格的转基因审批制度,对允许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只能用于加工原料。”李新海说。 如何改变转基因进口现状? 推进中国转基因品种产业化 既然我国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业内专家认为,改变这种现状的简单可行方案就是尽早推进中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产业化。 “目前,国内能达到产业化推广水平的转基因产品已经有水稻、玉米、大豆。这些产品的基因转化效率:水稻达80%、玉米20%、大豆2%-3%。其中,我国水稻的基因转化效率在排在全球前列。”中国工程院院士、转基因重大专项总工程师万建民说。 据悉,基因转化效率是指外源基因成功转移到受体的比率或能力,是衡量转基因研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玉米方面,我国已创制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抗虫、耐除草剂、抗旱节水和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抗虫转基因玉米新品系双抗12-5、C003.3.5等已进入安全证书申报阶段,组配的杂交组合高抗玉米螟,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突出。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新品系CC-2等已完成生产性试验,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李新海说。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2017-07-25]
李素真副院长一行考察试验示范基地
7月4日,我院李素真副院长、农牧业科技开放中心主任韩团结、生物中心主任黄成星一行到邹城市张庄镇考察甘薯试验示范基地,邹城市农技站王德民站长等陪同活动。 李素真副院长一行考察了在张庄镇矬草峪村、松石村安排的甘薯新品种展示、甘薯肥水一体化新技术示范和甘薯新品系筛选等试验示范基地,并就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签约、挂牌等事宜与邹城市农业局冯强局长、张庄镇人民政府王修东书记、石慧芬镇长等有关人员进行了洽谈。 农牧业科技开发中心、生物中心供稿
[2017-07-20]
页次:71/74页 共 73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