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市农科院召开2018年玉米新品种展示现场观摩会
骄阳似火的夏末,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为深入推进济宁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快鲜食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出适宜当地农民种植的优质鲜食玉米新品种,提高农民经济收益,市农科院于8月30日召开了2018年济宁市玉米创新团队鲜食玉米新品种展示及国家玉米体系济宁试验站玉米新品种现场观摩会。来自市农业局有关领导、市种子管理站、各区县种子站的领导专家、种子公司、种子企业代表、种子经营户、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会。 在观摩现场,济宁市玉米创新团队首席蒋飞首先介绍了鲜食玉米的种植管理流程,展示了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近年来自主选育的J糯三号、济糯13、济糯33和济糯63等4个糯玉米系列品种以及来自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区25个颜色、品质丰富多样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并根据品质评价标准进行了外观和口感现场品鉴评比,对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育成的糯玉米品种济糯33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人员在现场观摩后,集中交流讨论了济宁市特用玉米发展趋势及夏玉米新品种筛选与推广应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单位与种子管理部门、种子经销商、农业种植大户及农民群众的交流,为科学合理筛选适应性强,有增产潜力的玉米新品种,加快全市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推广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种子被喻为农业的“芯片”,科技兴农,种业先行。市农科院将全力搞好良种的培育,建好展示点,丰富品种类型,规范田间管理,科学筛选品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种良好的示范辐射氛围,加快推广一批高产高效农作物新优品种,用最权威的声音支撑和引导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用实际行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市农业健康发展。 市农科院科研工作者与参会人员在观摩会现场 技术专家对展示示范工作情况和参展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介绍和讲评 技术专家对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技术专家对展示示范工作情况和参展的玉米新品种进行介绍和讲评 (玉米所 办公室 供稿)
[2018-09-03]
鱼台县举办“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食用菌行业春季博览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鱼台毛木耳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鱼台县人民政府联合中国食用菌协会、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济宁市农科院于2018年5月3日—5日在鱼台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台)毛木耳产业发展大会暨2018全国食用菌行业春季博览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高茂林、山东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高瑞杰以及济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为大会致辞;鱼台县委书记董波为大会致欢迎词。中国食用菌协会向鱼台县 “毛木耳之乡”授牌;刘学圣与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万鲁长、济宁市农科院院长任艳云签订毛木耳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导和以毛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共计300余人进行参展参会。通过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达到了宣传推广“鱼台毛木耳”扩大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招引食用菌产品加工和废菌渣资源化再利用加工企业,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预期目标,会议获得显著成效。 ( 生态所 供稿)
[2018-08-24]
我院甘薯创新团队赴我市灾区调研甘薯生产灾情, 并开展技术服务
8月17日20时至20日6时,受台风“温比亚”影响,济宁全市平均降雨量197毫米,最大降雨点出现在嘉祥县大张楼397.7毫米,任城区平均降雨量213.7毫米,嘉祥县平均降雨量300.9毫米,汶上县平均降雨量228.8毫米,梁山县平均降雨量221.5毫米。由于8月13日至14日济宁市已经出现了一次暴雨,土壤含水量普遍较高,这次强降雨直接导致全市农田大范围积水,初步调查,济宁全市农田积水面积近300万亩。 8月20日,我院甘薯创新团队在工会主席仇登楼研究员带领下,深入邹城、泗水、汶上、嘉祥、梁山等县(市)甘薯产区种薯种苗企业、种植合作社及种植大户,调查甘薯生产及受灾情况。东部主产区丘陵地块甘薯生产田块基本没有积水,但部分低洼地块有积水现象;西部平原地块甘薯生产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现象。部分企业受灾较重,汶上金藤薯业受暴雨影响坍塌在建大棚2个,100余亩种薯田出现不同程度积水, 2个种薯窖普遍漏水和积水现象,面积4000㎡;嘉祥金薯薯业严重积水地窖2个,占地500㎡,积水大棚30个占地20亩,种薯田地积水200亩;梁山伍群薯业种薯田积水60亩,简易地窖积水600㎡。 创新团队根据不同灾情向有关种薯种苗企业、甘薯种植合作社及甘薯种植户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积水严重地块应抓紧采用各种措施排水;春薯田“龙薯9号”等早熟甘薯品种尽早收获;夏薯繁种田进行提蔓或喷施化控药剂,防止徒长;积水、漏水地窖,建议尽快排水,通风散湿,喷施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顶部做好防水处理,避免以后进一步漏水。 (生物中心 供稿)
[2018-08-23]
我院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红色教育”活动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活力,6月29日,济宁市农科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金乡羊山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烈士纪念碑和刘邓雕塑前,大家共同聆听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革命前辈纯洁、高尚的革命友谊,以及他们精诚团结、齐心协力、一心为民的感人故事和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更加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革命烈士公墓前,全体党员整齐列队,肃立哀思,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表达敬意和缅怀之情。鞠躬致敬之后,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庄严宣誓,再一次深刻地表达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愿望。 在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大家认真观看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感受着革命先辈的使命担当精神以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懈追求。 在王杰纪念馆,大家瞻仰了泛黄的照片、王杰同志的遗物,了解了王杰同志的生平和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王杰同志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深震撼着、感染着、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 通过这次活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全体党员的灵魂受到了震撼,心灵经受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净化。全体党员表示将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焕发斗志,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农业信息情报所)
[2018-07-02]
济宁市农科院与邹学校院士签约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
2018年6月21日,济宁市农科院与邹学校院士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在济宁市隆重举行。签约仪式盛情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邹学校院士、河北农业大学赵邦宏教授及其团队成员。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庆虎、济宁市农业局局长张洪雷、济宁市科协主席籍峰、副主席何波、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等相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张洪雷局长主持签约仪式。 任庆虎市长首先向邹学校院士、赵邦宏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转达了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理念的信心与决心,对人才工作的重视,表示院士工作站建设是政产学研合作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任市长要求,院士工作站要做实,市农业局、市科协及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服务工作。邹学校院士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将努力发挥团队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在科研创新、品种培育、技术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共同推进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邹院士在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绩。3 0多年来,带领团队育成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湘研系列辣椒品种56个;系统搜集、保存国内外辣椒种质资源3219份,建立了我国材料份数最多、为全国蔬菜科研机构共享的辣椒种质资源库;全国育种单位广泛利用其育成的3个骨干亲本育成辣椒新品种165个。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项目50余项,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六次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奖励,两次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奖等奖励。申请和获授权专利30余项,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20余个。出版《辣椒遗传育种学》等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为提高我国辣椒科技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今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发布的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 济宁市农科院高度重视合作创新与人才引进。先后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 院士工作站签约暨现代高效农业首席专家聘任仪式会场 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与中国工程院邹学校院士签约 成功签约
[2018-06-25]
科技服务“三农” 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核心。济宁市农科院始终坚持把科研、推广工作的重心定位在服务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上。建设各类高标准科技示范基地100多万亩,产业扶贫基地10处。科技推广服务网点30多处,多形式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10万人次以上。成果和技术转让6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为济宁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近年来,济宁市农科院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不断积极探索促进我市农村提质增效、发挥产业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出路,开设社会支持、群众认可的各类农科系列论坛、农业科技培训,让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从后台走向前台,传承弘扬济宁农科人为农业服务精神,讲述农业科研发展的理念与成就,分享助力脱贫攻坚的艰辛与喜悦。迄今已举办36期。 6月20-21日,为促进我市辛辣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济宁农科院在金乡县成功举办了泰山科技论坛—中国辛辣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参会人员有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山东省蔬菜创新团队相关专家;济宁市、金乡县有关领导、各镇街单位主要负责人、农技站站长、金乡县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基地负责人等360余人。 论坛盛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邹学校研究员;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位专家、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帮宏教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廖小军教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魏利辉研究员;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大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徐州农科院副院长杨峰研究员等5位专家,分别作了题为“我国辣椒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辛辣蔬菜贸易及产业发展”“辣椒加工的重点领域与关键技术”、“大蒜病害防控技术”、“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与趋势”的主题报告。专家学者报告内容精彩、数据详实、观点敏锐,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与会人员认真聆听受益匪浅,台上台下热烈互动,产生共鸣。 本次论坛的召开对探索辛辣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促进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产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全市乃至全省大蒜、辣椒产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次论坛也是济宁市农科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的重大举措。今后,济宁市农科院将继续秉承“四个坚持”,推进“两个突破”,实现“一个目标”。“四个坚持”,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协同的发展方向,坚持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两个突破”,就是要努力争取科研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努力争取成果转化推广取得重大突破。“一个目标”,就是要奋力打造“全省一流”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作用力强”的(地市)农科院。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作“我国辣椒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 邹学校院士等与会专家到大田生产现场指导 邹学校院士等与会专家到大蒜加工企业进行指导
[2018-06-25]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协办的2018年济宁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济宁召开
6月12上午,由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农机局、任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协办的2018年济宁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在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恒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召开。济宁市政府副市长任庆虎参加会议并讲话。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科技处处长吕思光、体系首席专家周学标、省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景岭、任城区委书记岳根才、任城区区政府副区长高晓华等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耕作、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植保等作业演示,交流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展示了体系研发的最新成果:优质稻米新品种选育、示范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基于GPS和北斗系统双模导航的智能化插秧机和水稻控释肥技术等,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市、县(区)农机局、农业局、财政局、水利局负责人,稻区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代表100多人参加会议。
[2018-06-19]
我院组织开展“携手慈善、共创和谐”为主题的 “慈心一日捐”活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组织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的通知精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慈心一日捐”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济办发电〔2018〕68号)),进一步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按照市农业局统一安排,6月15日上午,我院精心组织积极开展了以“携手慈善、共创和谐”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 活动中,院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捐款,院属各单位的干部、职工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奉献爱心,现场气氛热烈。活动共筹得善款31400元。我院将指定专人负责,将捐款和名单报送市农业局办公室。 这次活动的开展诠释了公益捐助活动的崇高意义,既宏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施好的传统美德,又使我院干部职工认识到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应该帮助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018-06-19]
济宁市现代农业大豆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会
2018年5月17日,“济宁市现代农业大豆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济宁市广电精品酒店召开,创新团队成员、国家大豆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示范县专家、大豆种子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等41人参加。会议邀请了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局夏奎总农艺师,国家大豆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济宁市农技站站长杨洪宾研究员,济宁市种子站站长苏遵鹏高级农艺师参加了会议。 李素真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大豆产业的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提质增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到国家目前对于大豆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倡导大家重视大豆绿色生产,积极完成创新团队相关任务。 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李继存研究员介绍了济宁大豆生产现状,包括种植面积、主栽品种、种植方式等,对大豆种业在大豆产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肯定,提出目前大豆种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了种植户对大豆品种、病虫害防控、高产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等大豆生产技术的需求,制定出创新团队的规划目标和年度计划,并详细解析和安排了2018年度的工作。 各县团队成员根据当地大豆生产实际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就品种筛选、高效播种技术、施肥方式与施肥量、除草剂使用、症青病害的防控、蜗牛防治和全程机械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种子企业提到在推广过程中不同品种应有不同的栽培技术规程,应注意企业经营方式由单纯的种子经营到三产联合的转变;种植大户交流了田间种植经验,对大豆生产充满了信心。 最后,夏奎总农艺师、杨洪宾站长和苏遵鹏站长对大豆创新团队工作计划和总体规划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宝贵的建议。夏奎总农艺师还充分肯定了会议召开及时、会议内容充实、参会人员合理等,并鼓励创新团队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集中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作物所 供稿)
[2018-05-25]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18年工作任务落实会议在济宁召开
2018年5月1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18年工作任务落实会议在济宁市广电精品酒店召开。济宁市农业局李长江副局长、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各示范县技术骨干、种植大户及大豆种子企业代表共计3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济宁农科院经作所所长李继存研究员主持。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农科院李素真副院长通报了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总体情况,对2017年试验站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总结分析了取得的成绩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要求,对年终考评情况进行了通报,感谢各示范县对试验站工作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李继存所长对2018年工作重点任务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任务试验方案、示范面积等事项进行交流沟通,逐一讨论落实;各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2018年的工作任务,交流了经验及工作打算;参会人员围绕麦茬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就症青、蜗牛等病虫害防控,施肥、种植成本、品种推广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最后济宁市农业局李长江副局长对会议进行点评,对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的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同时通报了国家及山东省对大豆的补贴政策及项目支持情况。 通过这次会议,全体参会人员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团队成员与各示范县技术骨干的沟通与交流,强化了体系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对2018年各自承担的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得到进一步明确,为完成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各项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经济作物所 供稿)
[2018-05-25]
页次:67/74页 共 73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
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