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100块上门4个小时_同城炮约免费网站夜色_700元3小时不限次数品茶

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服务

鲁南地区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
【添加时间:2022/02/24 16:58:49】

一、 根据需求选用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

选用鲁南地区种植的优质专用型甘薯品种,未通过国家品种登记的品种不得推广种植,最好选用西北冷凉地区繁殖的脱毒种薯。

1. 淀粉加工用品种: 商薯19  济薯25  渝薯27  徐薯37                                                                               2. 鲜食型品种:济薯26 烟薯25 齐宁21 普薯32 龙薯9

3. 休闲食品加工型品种: 济薯21 渝薯17

4. 食用型紫薯: 齐宁18 齐宁20 宁紫薯4 渝紫薯7

5. 加工型紫薯: 济紫薯1 徐紫薯8

二、结合自有设施条件选用适合的育苗方式

 1. 冬暖式大棚育苗(根据育苗时间内可再覆盖小拱棚):东西走向,长度50-60

 2. 春棚三膜育苗:一般南北走向,棚宽6左右(预防早春下雪压棚),棚高2-3,内设小拱棚,排种覆土后盖上透明膜。

 3. 冷棚双膜育苗:棚宽2-3,外盖毡布保温。

三、根据栽植时间确定适宜的育苗时间

过去传统甘薯育苗时间为320左右,俗语“春分不上炕,谷雨插不上”;而现在由于甘薯种植模式的多样化,育苗时间也随之改变。一般从10月份种薯收获以后就陆续开始育苗,比如种薯量不足的品种,需要提前繁殖薯苗,10月就陆续开始育苗,供应冬暖式大棚繁殖大田苗或南方地区种植用苗。

鲁南地区甘薯正常露地栽植时间为415以后,育苗时间为2月底-320(根据栽植时间确定,一般提前40-45天开始育苗)。

四、苗床准备与苗床施肥

为采苗方便,育苗床宽一般在1.8-2.5不等。确定苗床后,挖出床土15-20cm放在畦边备用,苗床底部整平;每亩苗床施用商品有机肥300公斤、复合肥(N-P-K15-15-15200公斤左右,撒施均匀后用微耕机耕一遍后等待排钟。

五、种薯消毒及苗床排种

首先挑选无病无伤种薯,种薯消毒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3-5分钟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浸种10分钟左右后立即排种。排种要求:现在提倡薯种平排,头尾方向一致,种薯间根据品种萌芽性保留一定空隙;大小薯分开排,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浅些,保持上齐下不齐,排钟后覆土3-5cm,一般每平方米排钟,20-25公斤

六、苗床管理技术

苗床管理要做到前期高温催苗,中期平稳长苗,后期低温炼苗交替进行。

1. 高温催芽:排种后床温迅速上升到35度,到出苗前一直保持在32-35的范围内,提高出苗量,减轻病害;看到有部分薯苗拱土,要及时去除地膜,避免烫苗。

2. 中温长苗:甘薯出苗后,苗床应保持在25左右,干旱时上午8-9时进行浇水(最好采用喷淋方式)。防止长期在27-29(易感黑斑病)。

3. 低温炼苗:采苗前3-5天将苗床温度降到20左右,直接栽入大田的移栽前2天揭膜或通风炼苗。

4. 及时采苗:苗高达到一定高度(25-30厘米左右),及时采苗。

5. 加强管理:采苗后第二天浇水,结合浇水每平方米苗床追施腐殖酸冲施肥(N-P-K:30-10-1030左右。

七、采苗方式

以高剪苗为主,尽量杜绝拔苗栽插,以有效控制病虫害随苗传播;采后在低温荫湿处放2~3天,傍晚栽苗,有利于缓苗。

为什么高剪苗比拔苗好:剪苗特别是高剪苗可以减轻薯苗甘薯黑斑病、茎线虫病等病害,有效防止或减轻大田病害的发生;剪苗比拔苗采苗量多,剪苗不破坏牙原基,而拔苗容易带掉薯皮,带走了薯皮的潜伏牙,从而减少了出苗量;拔苗易造成薯皮破损,易感染病害引起烂床;剪苗栽插后发根返苗快,新生根容易发育成块根,从而增加产量。拔苗的薯苗基部带有须根,这些根不容易形成薯块,又影响栽插入土节数,产量减低。

八、健康薯苗及培育方法

甘薯健康薯苗首先符合壮苗标准,而且薯苗全株无病斑,无病毒病,特别是没有SPVD及曲叶病毒等病毒病。

现在推广脱毒健康薯苗,苗床内发现病株及时全株清除或挖出病薯块深埋,避免移栽到大田。

壮苗标准:苗龄35天左右,叶片肥厚,茎粗均匀,苗长20-25cm,春薯苗百株重0.5公斤以上,没有气生根。

                         

附:甘薯高畦滴灌育苗技术

甘薯高畦滴灌育苗技术:

甘薯高畦滴灌育苗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施肥: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旋耕整平;

(2)排种薯:设置田畦,将甘薯种薯在畦上排种;

(3)铺滴灌带:种薯排好后,将滴灌带直接铺设在种薯上;

(4)盖土:取土覆盖在种薯和滴灌带上面,形成高畦;

(5)覆盖地膜:将地膜覆盖在高畦上,保持地膜不紧贴土面;

(6)浇水滴药:通过滴灌设施将高畦浇透水,随水使用甲基硫菌灵和毒死蜱乳油;

(7)撤地膜:种薯发芽拱出地面后撤掉地膜;

(8)苗床管理:种薯出苗后,67,温度保持在1035,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575%;苗高812cm,白天要通风炼苗,保持温度≤32;苗高1822cm,白天、晚上均需通风炼苗;2025天后采头茬苗,每次采苗后施用高氮水溶肥和甲基硫菌灵。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
?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160066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