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2020年12月底以及2021年1月上旬,济宁市及周边地区出现了2次温度较低的低温寒潮天气,2月下旬,气温迅速回升,比常年偏高4.5℃,导致作物生育进程快于常年。据济宁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在金乡、嘉祥及周边大蒜主产区调研,3月上旬大部分大蒜产区花芽鳞芽分化已基本完成,一般年份大蒜花芽鳞芽分化期在3月下旬,今年提前了20天左右,比较罕见。
大蒜花芽鳞芽分化期及蒜薹伸长期是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直接影响鳞茎产量形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也较大。农业农村部1月18日发文,3月至5月,黄淮海地区易出现阶段性强冷空气,发生“倒春寒”几率大。3月2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做好“倒春寒”防范工作。根据今春气候特点,结合当前大蒜生长情况,制定以下大蒜田间生产管理指导意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监测预警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研判气候影响,及时发布气候变化预警信息,提前制定应急措施,加强监督落实。
二是结合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一旦发生“倒春寒”天气,寒潮来临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及时灌溉,调节地温,寒潮过后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和钾肥、喷施叶面肥和生长调节剂,减轻低温影响。根据不同蒜田地力条件,春季蒜田4月初每亩追施速效氮肥10-15kg,钾肥5-10kg,腐植酸、氨基酸肥料10-15 kg,以及适量含有钙镁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4月下旬浇水冲施氮肥5-10kg,钾肥10-15kg。建议使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或者微喷带喷灌措施,一般灌溉的蒜田根据地块情况进行浇水,正常无病地块,可适当提高浇水量,重茬病害较重地块,应适当降低浇水量,根据墒情适时浇水,避免病害传播。及时喷施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于3月下旬至4月份每隔7天喷施3次磷酸二氢钾(1000倍)稀释液、氨基酸水溶肥(600倍液)或芸苔素(1200倍液)等,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抗逆性。
三是及时防控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防治。蒜蛆、韭蛆发生较重的地块,如果对辛硫磷产生耐药性,于4月初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60克/亩或5%氟铃脲乳油900克/亩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灌根,将喷雾器喷头调成水柱状喷淋植株根部,喷淋结束后立即浇水。叶枯病、锈病发病较重地块,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选择高效低毒杀菌剂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亩或50%氟啶胺悬浮剂30-40毫升/亩均匀喷雾,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根腐病较重地块,于4月初,选择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100-200克/亩和8%宁南霉素60-80克/亩等生防剂,同时配合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30毫升/亩或30%精甲霜灵·恶霉灵水剂20-30毫升/亩或10%咯菌腈悬浮剂20-30毫升/亩灌根,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
(科研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