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过年不回家,玉米田里忙授粉
【添加时间:2021/02/11 18:05:06】
大年三十了,您是否正在忙活着除旧迎新、准备着团圆饭,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年夜饭,是春节期间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但对于济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能和家人守岁吃团圆饭。
在海南岛上,一株株玉米正旺盛的生长着。为了组配出高产稳产抗性强的新材料,育种人需要经过多代的自交和选择,确保该材料控制各类性状基因型达到基本纯合,使各类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每年11月初,济宁农科院的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每年都要千里迢迢赶过来繁育加代。
在这里,仅玉米种植面积近20亩,每亩大概5000株,由于玉米开花散粉时间集中,且花期持续时间仅有20天左右,育种者们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每一份材料的授粉任务,通常是每天从早晨7点工作到晚上6点,背上水壶和草帽,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每株玉米都要完成套袋、自交、授粉、挂牌等一系列机械但十分严格的流程,必须确保每个雌穗授粉充足且均匀一致,不能受外源花粉的影响。
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农科院科技工作者们白天进行观察和授粉,草帽下皮肤被晒得又黑又涩,汗水湿透了草帽和脊背,最难过的是要忍受蚊虫的叮咬。晚上回到驻地后,要梳理工作计划,记录和处理数据。时间长了,想家的滋味涌上心头,年轻的工作者有时快坚持不下去了,但是看到孔所长等老一辈育种者们依然坚守的背影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心里也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感,为了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创新实践中,创制优异的新种质,选育出优良新品种,为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玉米所 供稿)